业界|按照金融市场逻辑 助力碳交易发挥产业引导功能

发布时间:2021-08-19浏览:629

人民网北京8月14日电 (黄盛)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(以下简称“全国碳市场”)自启动上线交易以来,碳排放权交易活跃,价格稳中有升,市场运行平稳。


   即将“满月”的全国碳市场,如何发挥价格发现作用?怎样加强交易过程中碳资产风险管理?如何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碳排放领域和绿色产业?怎样助推社会实现“双碳”目标?

 

对此,多位行业人士在接受人民网财经采访时表示,应及早设置清晰的碳排放总量目标,在总量约束下,由市场供求决定配额交易,形成清晰的价格信号,从而引导预期、稳定预期,促进低碳投资。同时,应按照金融市场逻辑管理碳市场,推动绿色低碳产业的跨周期配置和套期保值,推动低碳技术的创新研发。

 

碳市场设计关注投资引导功能

 

7月底的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,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,生态环境部将按照“成熟一个,批准发布一个”的原则进一步扩大碳市场覆盖行业,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、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、引导气候投融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。

 

碳市场交易能否引导绿色产业投融资?

 

多位业内专家认为,与普通大宗商品市场相比,碳市场不仅有满足当前交易市场的基本功能,,更重要的功能是还能基于碳价格信号实现跨周期投资和风险管理,属于典型的金融功能市场。应推动金融机构的广泛参与,能够形成正向激励且相对稳定的碳价格,并金通过融监管的理念管理碳市场。

 

中国金融学会会长周小川此前表示,不应仅把碳市场看作是取得当期平衡的现货市场,还应把其看作是引导跨期投资的金融市场,是引导中长期投资的市场。

 

周小川认为,碳市场最重要的是引导投资,通过跨越多个年度的项目与技术投资,改变未来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。每项投资都需要有依据,需要碳市场给出信号,并涉及大量与碳价格、研发风险投资有关的基础数据和投资计量。

 

眼下,随着全国碳市场产品服务和交易的进行,从基础的碳排放权质押融资,到各种衍生品创新,来自不同企业和项目产生的碳减排量进入碳市场进行交易,并被开发成碳金融现货及碳衍生产品,以金融资产的运作模式活跃在碳金融市场。

 

平安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魏伟向人民网财经表示,没有金融机构的参与,碳市场在价格发现、引导预期、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将大打折扣。

 

按照金融市场逻辑管理碳交易

 

今年以来,央行发布了新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,在银行间市场推出碳中和债券,建立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激励相容的评价机制,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。

 

同时,央行在2021年下半年工作会议上提出了绿色金融发力点,包括: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;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,引导金融机构为减排重点领域提供优惠利率融资;推进碳排放信息披露和绿色金融评价;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等。

 

央行副行长刘桂平认为,绿色投资是典型的跨期投资,周期长,不确定性高,风险大,亟需运用各种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。金融市场已有很多成熟的风险管理工具和运作模式,按照金融市场逻辑管理碳市场,有利于实现有效的跨周期配置和套期保值。

 

高瓴集团创始人张磊向人民网财经表示,要对绿色低碳产业的长期投资、科技创新起到引导作用,需要碳价具有较为稳定的预期。他认为,“碳定价”是碳市场重要的市场化机制。企业应主动规划和开展碳核算并制定减排行动计划,带动产业上下游共同完成绿色转型,也可以开发碳资产交易获得额外的收益。此外,只有推动长期金融资本对科技创新和绿色技术的支持,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创新投资机构参与和支持绿色低碳科技发展,才能形成创新聚合效应,加速实现“碳中和”目标。

 

广州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朱丽红表示,无论是绿色信贷、绿色债券等传统金融工具,还是其他衍生碳金融服务,如“碳汇+保险”“碳金融与期货联动”“碳资产场外交易场内管理”等,基础和前提都是碳定价。碳定价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金融资源配置的有效性。她认为,纳入碳市场交易体系的控排企业,具有管理碳价格波动风险的内在需求,可以通过碳排放权期货市场进行风险对冲,提前锁定碳排放成本和减排收益,实现平稳运营。

 

也有市场人士向人民网财经表示,在碳市场上,开发碳配额期货的金融衍生产品并推动形成跨期金融交易,从而可以将碳减排或者碳封存的“收入”转变当前支持低碳转型的投资;此外,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,大部分低碳投资的周期长且存在较多不确定性,同样需要利用衍生品交易风险管理。

◆来源:人民网
◆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